![]() |
![]() |
2013年10月,湖南卫视全新推出中国首档大型明星亲子生存体验真人秀节目《爸爸去哪儿》,节目组通过设置一系列由父子共同完成的任务,给平日里很少有机会相处在一起的父子创造了拉近距离的难忘时光。节目一经播出,同时段播出收视率稳居第一,瞬间成为毫无争议的收视黑马。
随着《爸爸去哪儿》的火热播出,众多媒体纷纷趁热打铁,追赶这趟‘亲子快车’。例如,浙江卫视的《星星知我心》,青海卫视的《老爸老妈看我的》、陕西卫视的《好爸爸坏爸爸》等亲子类节目相继在同时段播出。另外,《用孩子打赌》、《宝贝看你的》、《加油儿女》等节目也在待播状态。在亲子类节目扎堆播出的同时,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音乐类、选秀类节目的盛况,‘益智’、‘互动’、‘正能量’纷纷成为各大卫视收视率的筹码。事实上,深圳卫视2003年便开始推出亲子明星互动综艺节目《饭没了秀》,其收视率稳居珠三角地区冠军。
面对各家卫视倾囊献计追赶的亲子热潮,《爸爸去哪儿》栏目理性对待,积极完善节目及营销模式。不论是从节目制作水准、明星阵容、创意性等方面,仍然没有一台节目可以与《爸爸去哪儿》平分秋色。2013年12月,《爸爸去哪儿》更与百度91合作推出同名手机游戏,开创了该类栏目借用新媒体传播、游戏式推广的新模式。
镎铁传播从营销的角度去分析该档节目,不难发现它火爆的大致原因以及由此对营销带来的启发。
首先,紧扣社会大环境,符合八零后父母的口味。
如今,八零群体已逐渐成长为社会主力人群,并且也逐步进入婚嫁、为人父母的阶段。这一群体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,对于子女的家庭教育及少儿教育较为看重。在家庭构建上,受西方家庭教育影响,也已由他们父辈等级划分较为清晰的家庭环境,转变为更为亲和的朋友式教育模式,更注重父母与孩子的互动,尊重孩子的人格,给孩子更多的独立与自由等。
其次,明星平民化,让观众产生认同。
节目中的大明星们,俨然已经幻化为超级奶爸的形象,使这些平时百姓不容易接近的人群成为平易近人的普通人。观众不禁感叹,原来他们也一样,面对孩子哭闹时的无措、做饭时的尴尬、与活动现场居民的平和互动等等。无形中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,使观众很容易产生自我认同感,继而将这种情感带入到自己的生活中。
再次,新奇旅行主题,吸引观众眼球。
《爸爸去哪儿》每期节目旅行地点都选在了非主流旅行地带,这样的选择让早已被旅游节目轰炸到视觉疲劳的观众眼前一亮。幽静的小村庄,质朴亲民的生活体验,不仅能看到可爱的宝贝和欢乐的爸爸们,更能体验最淳朴的风土人情,何乐而不为呢。
最后,低成本符合大趋势,公益牌激发正能量。
亲子类节目制作成本相对较低,但收视率较高,节目内容健康向上,符合当前文化产业发展趋势。节目中不时切入宝贝与当地孩子互动,帮助孤寡老人等情结,打动观众的同时也引起观众思考,更无形中提升了节目品牌形象。
一档节目的成功,犹如一个品牌的成功。如果,我们把《爸爸去哪儿》的成功,切入到品牌中,我们将会看到一个品牌成功背后营销方式。
用好的平台进行推广,不仅要为品牌进行定位,更好为观众做好定位。儿童品牌的自我定位自然是围绕着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展开,同时,在对目标客户群体的定位中,受众主体除孩子以外,更多的应定位在家长身上。孩子对于家长有引导的效果,而家长成为最终的消费实体,也就是事实消费者。所以,不论何种品牌,在定位自身的同时,做好目标客户的定位才能真正产生实际效益,吸引实际消费者。
|
|